中华烟购买途径“肝脑涂地”:暗流涌动下的渠道生态
近些年来,中华烟,这款在中国烟草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“硬通货”,其购买途径变得愈发扑朔迷离,甚至可以用“肝脑涂地”来形容其复杂和混乱。曾经相对透明的零售渠道,如今暗流涌动,滋生出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现象。
“明码标价”背后的隐形门槛
在正规烟草专卖店,中华烟依旧是“明码标价”的商品。然而,很多消费者发现,想要以官方定价购买到中华烟,并非易事。“经常缺货”、“需要预定”、“搭配购买”等说法屡见不鲜。家住北京的李明(化名)就抱怨道:“每次去烟草店,店员都说中华没货,要么就是让你买点别的烟一起,感觉不买别的就买不到中华。”
这种“隐形门槛”的存在,使得一部分消费者不得不转向其他渠道。一些烟酒店、便利店,甚至是一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商店,都开始售卖中华烟,但价格往往水涨船高,远高于官方定价。
水货、假货横行,真假难辨
在一些非正规渠道,水货、假货中华烟的出现更是让消费者防不胜防。这些烟往往以更低的价格吸引眼球,但质量却难以保证。刘伟(化名)曾通过朋友介绍,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入几条中华烟,结果吸了几支就发现味道不对,怀疑是假烟。“包装看起来差不多,但抽起来味道差远了,而且烟丝感觉很粗糙。”刘伟气愤地说。
水货中华烟的来源也十分复杂。一部分可能通过走私等非法渠道进入国内市场,另一部分则可能是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回收真烟盒,再灌装假烟牟取暴利。这些假烟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,也对中华烟的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。
“黄牛”党横行,囤积居奇
“黄牛”党是中华烟购买乱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。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大量购入中华烟,然后囤积居奇,抬高价格,再转手卖给需要的人。在一些高档酒店、会所,甚至是一些网络平台上,都能看到“黄牛”的身影。
“黄牛”的存在,进一步加剧了中华烟的供需矛盾,使得普通消费者更难以正常价格购买到中华烟。一些“黄牛”甚至与烟草专卖店的内部人员勾结,提前获取货源,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。
监管面临挑战,规范任重道远
中华烟购买途径的乱象,暴露出烟草市场监管面临的诸多挑战。一方面,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正规渠道的监管,防止“隐形门槛”的出现,确保消费者能够以官方定价购买到中华烟。另一方面,需要加大对非正规渠道的打击力度,严厉查处水货、假货中华烟的销售行为,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此外,还需要加强对“黄牛”党的监管,防止他们囤积居奇,扰乱市场秩序。更重要的是,需要从源头上解决中华烟的供需矛盾,增加市场供应量,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乱象的滋生。
中华烟作为一款具有特殊意义的商品,其购买途径的规范化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权益,也关系到烟草行业的健康发展。在“肝脑涂地”的现状下,唯有加强监管,规范市场,才能让中华烟回归其应有的价值。规范中华烟的购买渠道,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。
【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】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