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叫王俊,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开了8年便利店。以前总觉得,便利店嘛,拼的就是位置好、货品全、价格低。可这两年,生意越来越难做,直到我开始琢磨一个词——“情绪价值”。现在我的小店月营业额涨了近20%,老顾客都说:“在这儿待着舒服,买的是个‘开心’!”今天我就掏心窝子说说,我这个普通店主是怎么摸到“情绪经济”门道的。
顾客买的不是商品,是“心里那点暖”
去年冬天,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,门口几毛钱的暖宝宝贴卖得一般,反倒是角落里一款日本进口、卖12块钱的“猫咪捂手暖炉”天天断货。一个在行政单位上班的女孩跟我说:“握着小猫肚子发热,看着它憨憨的脸,加班都没那么烦了。”这话让我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原来大家要的不只是暖和,更是精神压力下的那点小治愈啊!
把“情绪价值”塞进货架和空间里
于是我干脆把60平的小店来了个大改造。打造“解忧杂货区”,撤掉滞销的廉价小商品,换成解压捏捏乐、治愈系多肉盆栽、手账贴纸等。每个货架挂上手写卡片,写着“捏扁烦恼球,压力归零!”“养盆小生命,给生活添点绿意”等文字。结果这个区毛利率高达45%,复购率是普通商品的3倍!
做情绪生意,靠的是“走心”不是“套路”
摸索这两年,我悟出几条实在的道理:别自嗨,要“蹲下来”看顾客的累。
有次我进了批网红解压笔,结果根本卖不动。后来发现附近写字楼妈妈们最愁的是“接孩子来不及”。我马上联系托管班提供代接服务,在店里设了“安心等娃区”,放上绘本玩具。现在放学时段成了我的第二销售高峰!
这次的经历也让我明白,情绪价值不是跟风上新品,得在顾客真实生活痛点里找答案。往往小细节才是情绪“钩子”,夏天我在冰柜上贴了句“冰可乐管够,老板请客?——想得美!但第二瓶半价哦~”,顾客看了直乐。冬天热饮杯上手写“今日降温,但你的笑容是10分暖”,常有顾客举着杯子拍照发家人。其实情绪不需要大成本,一句俏皮话、一个暖心小动作,比打折更有黏性。
前段时间有人劝我搞“治愈盲盒”赚快钱,我没干。情绪需求是长期的,今天解压玩具火,明天可能流行冥想香薰。“情绪生意”是要细水长流的,把店做成“情绪树洞”,顾客愿意来这放松、被理解。现在我的企业微信里有500多个老客,有人升职加薪来报喜,有人失恋了求推荐甜食。卖情绪不是一锤子买卖,得用信任感织张网。
以前总羡慕大商超货多,现在懂了小店优势就在“近”和“暖”。当网购能解决所有功能需求,线下店最后的王牌,就是成为城市钢筋森林里,那个让人喘口气、笑一笑、被看见的治愈角落,便利店可以很小,但装得下人心。
非特殊说明,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,欢迎转载
发表评论